【目錄

1・海歸牙醫爆量的原因

2・超越名次之外的感觸

3・從求學到職場歷程的抉擇

4・成為醫師最重要的人格特質

5・如何看清醫師的專業背景

海歸牙醫爆量的原因

海歸牙醫爆量一事,最近吵得很兇。主因就是在台灣的學制之下,要進入牙醫系就讀是一條非常窄的窄門,基本上沒有五育均衡、十項全能、頂尖成績,真的沒甚麼機會考上。所以許多不論是自己想成為牙醫或是家族背景使然,都讓某些人轉往海外念牙醫系,畢業後再回台希望成為一位合格的牙醫師。當然教育部跟衛福部一直以來對這些海歸牙醫都有一些限制(學歷甄試、國家考試、臨床實作訓練選配分發名額等方式),除了確保這些海歸牙醫的學歷是貨真價實外,也要確保牙醫師的品質與牙醫師人數控管。說實在台灣的牙醫師真的太多了,除了本土畢業的牙醫師外,再加入海歸的牙醫師,會讓整個就業市場大爆炸,擠壓了彼此的發展。所以本土派當然憤恨不平,海歸派覺得你們只是贏在前面,有甚麼好排擠他人的。平心而論,都有道理,自己身為一位牙醫師,也覺得這是一個很難解的死結。

超越名次之外的感觸

我一直認為,能否從事醫療工作甚至是擔任醫師這個工作,與聰明才智還有成績優劣根本不應該畫上等號。因為醫療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反覆的訓練,只要能夠認真學習,勤於練習,基本上都可以達到一定水準。

先舉我自己為例好了,從小學有成績排名開始到國中畢業,很少是班上第二名,幾乎都是第一名,國小、國中當然就各拿一次市長獎(分別是陳水扁跟馬英九頒的)。高中順理成章進了建國中學,一所聚集了許多資優生的學校。所以高中開始,我的成績就沒有以往那麼亮眼,印象中到30幾名都有。雖然自身資質不若那些天才同學,我還是相信勤能補拙,所以從高二下學期開始,我就不太參與社團活動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學業上面,努力了一年半,總算讓我在聯考時應屆就順利考上牙醫系。上了大學,我才知道原來班上同學有三分之二都是重考生,應屆生是少數。這件事情讓我明白,只要願意花時間去補習、念書、重考、努力爭取,就算第一次沒有考上,再重考也是可以的。

從求學到職場歷程的抉擇

大學生涯中,我不是班上名列前茅的學生,但至少該念的書、該會的知識技能,都是競競業業地面對。對比那些被當掉再重新補考、暑修、重修甚至被留級的同學,我認為還算對得起自己。畢業時的成績是班上第十名,得以挑選到林口長庚醫院去實習(當時成績比較優異的人可以先選擇實習醫院,大部分學生都會想離開學校的醫院到外頭見見世面)。這件事情讓我明白,多優異的成績進入醫學院也不是那麼重要,有沒有學習的熱忱還有對於事情的負責任態度,似乎才是成為一位醫師最重要的人格特質。

畢業以後,我並沒有像大部分同學直接投入職場,到診所成為一位牙醫師,而是申請進入台灣大學臨床牙醫研究所就讀,希望能更專精於口腔顎面外科的臨床與研究。因為我對於做手術很有興趣,尤其是口腔顎面區域的大手術,例如口腔癌手術、顏面重建手術等等。研究所畢業後,我選擇繼續專科醫師的訓練,從住院醫師做起,三年後當上總醫師,接著考上專科醫師後擔任主治醫師。這樣一路走來說真的非常辛苦,也耗費許多時間,很多和我的同期醫師早就買房、買車、享受人生了,我還是苦哈哈,口袋空空。但是這件事情讓我真實看到人格特質絕對比甚麼都重要。

成為醫師最重要的人格特質

當醫師的人格特質最重要的就是勤於學習與負責任,這兩件事情從學生時代開始就看得出來。把書念好就是學生的責任,所以會搞到自己被當掉這種學生我認為負責任這一點就不及格。另外就是勤於學習這件事情,許多畢業的牙醫師到了診所工作後,基本上就不再進修了,活於自己的小確幸當中。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我只能說非常不適合醫師這個工作。因為人格特質不夠負責任,也不喜歡進步,這對於患者來說根本就非常沒有保障。我本身對於國外學歷的牙醫畢業生沒有太多認識,所以不予評論這些海歸牙醫們的一切。但我必須老實說,台灣本地的牙醫學生,在學生時代就不把這個工作當責任的大有人在,畢不了業或是驚險過關的不在少數,畢業後持續在臨床工作上做些狗屁倒灶的事也時有耳聞。不是我不挺自己台灣培養出來的牙醫師,我是真的深切地覺得當初聯考的勝利真的沒甚麼,在行醫路上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保有熱忱、負責任地幫助患者而且持續進步、努力不懈,這件事才真的難

所以當大家對於國內醫學學歷或是國外醫學學歷的認證問題爭論不休時,我只想問一個問題,請問對於人格特質的把關在哪裡?國外或國內學歷都好,有人深刻檢討過一個人到底是不適合當醫師嗎?就連戰鬥機飛行員都要經過一連串的心理、精神、體能測試,通過才能去駕駛戰機,為什麼幫患者進行侵入性處理的醫師,篩選標準如此的鬆散?比照美國的做法,讓醫學成為大學畢業後的學制其實比較好,至少大學畢業後心智較為成熟,視野比較廣,再來決定自己是否想要成為一個醫師,應該會比台灣目前要一個18歲高中畢業生,去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還要好。

如何看清醫師的專業背景

所以這件事情本身就是政府缺乏長遠的人力規劃,對於醫療學制也沒有想要做變革,讓壓力鍋瀕臨炸鍋的時候,想要處理看起來為時已晚。爭論是本土學歷或是外國學歷,我認為所有人都是政府無作為之下的犧牲品。一般民眾該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我只能說要一個不懂醫療的民眾,去看懂一位醫師的學經歷背景、訓練背景、專科專長,實在很困難,尤其現在行銷廣告當道,有些人花錢去上了一個國外教授的課,就說自己是國外某某大學訓練過的、或是專科醫師,再配合行銷廣告大肆宣傳,諸如此類的事情極多,也不見官方單位想要出來導正視聽。所以學歷真的有很重要嗎?如果政府願意出來好好解決這些問題,國內或國外學歷根本不重要,因為一個醫師的養成背景與人格特質才是最重要的,當年聯考的佼佼者又怎麼樣呢?食品都需要標示清楚內容、產銷履歷要註明,為什麼醫師的專業背景可以被有心人士模糊當作詐騙一般地操作呢?我覺得如果不能從學制變革、醫學生篩選標準做起,進而訂定嚴格的法案打擊虛假醫師學經歷,爭論本土或海歸學歷都是假議題,根本對於民眾的福祉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