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前言

2・以科學研究觀點看拔牙與植牙

3・立威如何運用微創植牙

4・醫療就該與時俱進

前言

植牙的廣告琳瑯滿目,看的人眼花撩亂,相信有植牙需求的您若看廣告,一定也是一頭霧水。畢竟所有廣告都會強調環境設備優良、使用的植體聲譽最好、經驗技術也最多,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植牙的價格在臺灣是如此的混亂呢?說穿了就是濫芋充數及魚目混珠者眾多,試圖透過錯誤的資訊,誘導患者受騙上當,接受不夠專業的治療。這些問題我之前都已經在文章中解釋與討論過了,就不在這方面多做文章。今天主要是要探討植牙跟拔牙到底何者比較痛呢?

以科學研究觀點看拔牙與植牙

當你會需要走到植牙這個療程時,代表您不是已經拔完牙就是即將被拔牙,大概只有這兩種可能。所以我要傳達一個很清楚的概念,不跟自吹自擂的人一樣只說自身經驗,我們今天要以科學研究的觀點來科普一下「植牙跟拔牙到底何者比較痛」這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我找到了兩個相關的科學研究,一個是2019年發表於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and Dental Science,內容是關於拔牙與植牙疼痛度的比較研究。研究中將疼痛指數分為0至10分,由病患評分後做統計。在術後(麻醉藥效消退後)、6小時後、24小時後、三天後,拔牙的疼痛指數都是明顯高於植牙(具統計學上差異)的,直到第七天,兩者的疼痛指數才變為差不多(無統計學上差異)。而植牙後疼痛指數最高為5分,拔牙後疼痛指數最高為7分。這個研究告訴我們,拔牙後的疼痛指數明顯高於植牙,而且疼痛要持續到第7天才會跟接受植牙後的感受差不多。植牙後24小時有85%的人已經覺得疼痛指數是0,三天後更有96%的人覺得疼痛指數為0。這也吻合我常常跟患者說明的內容,植牙後麻藥剛退的時候是比較有感覺的時候,經過1-2天,基本上就很無感了(基本上我跟患者的說明都是基於科學研究實證而非單純的個人經驗)。

另一個則是2021年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ntistry的文獻回顧文章(review article)。這篇文章裡提到了,拔牙是一種相對比較有破壞性的治療,會引發相關的發炎反應,造成疼痛。尤其拔牙前就有發炎症狀的牙齒,其拔牙後的疼痛感是沒有症狀牙齒的3倍(所以請不要等到牙痛了才來找牙醫啊!!!)。另外,植牙是對於身體創傷較小的治療,所引起發炎反應及疼痛當然小很多。所以這篇文章所告訴我們的知識就是:植牙比拔牙疼痛度低很多!!!

立威如何運用微創植牙

講到這裡,以上我引用了兩個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的研究論文,是不是有稍微降低大家對於植牙的焦慮與排斥感呢?我再告訴大家一個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植牙後的傷口隨著醫學進步,也越來越小了。大家一定聽過「微創」這個字眼,沒錯! 目前我們也都能做到「微創植牙」。也就是讓患者回家後,感覺不到傷口的存在,也看不到傷口在哪裡。為什麼我們可以做到這樣?當然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努力與付出啊!!!簡單來說,就是一條龍式的數位化運用,高階的立體斷層掃描影像,到植體與假牙設計軟體的操作,再到電腦導航的實際臨床運用,加上豐富經驗的操作醫師,必須有這一連串設備、技術與經驗的累積,才能成就一個微創的植牙治療,說真的就是「講得容易,做得到難」。所以坊間大部分的廣告說是微創植牙,實際上只是一般植牙,畢竟經驗、技術及設備都沒到位的情況下,是在哈囉?!

醫療就該與時俱進

或許也有的人會說『植牙為什麼要微創,那麼貴,一般不是3、5萬就可以做好了?』 在這裡要跟大家導正一下,我們一定要隨著科學與醫學進步的腳步與時俱進,才能享受人類文明果實,過度追求價格只是讓自己掉入陷阱而沒有知覺。舉幾個例子,今天假如要處理下水道的問題,是透過維修通道進入路面下進行整修好,還是把整條路挖開好呢?當然不要把整條路挖開所造成的影響比較小嘛。所以目前大部分腹腔的手術,主流方式就是「內視鏡」,而非開腸剖肚的手術,目的就是要微創。所以植牙要求微創、不痛,早就不是天方夜譚或是紙上談兵,而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看完我的講解,您還想要繼續被欺騙,當個植牙的原始人嗎???

參考文獻出處:

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www.jrmds.in/articles/comparison-of-pain-between-tooth-extraction-and-implant-surgery.pdf

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424234/pdf/IJD2021-413493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