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如何查核醫師身份

2・牙醫師經歷的三大路線

3・看牙醫師專精領域表現(專科醫師)

4・國外學經歷及認證的參考

現在越來越多患者,做治療前,都會很仔細地做功課,從院所的特色、經驗及設備,到醫師的專長、案例數以及學經歷,簡直是拿放大鏡來檢視。既然這樣,我認為資訊的誠實揭露(揭陋?!),變成非常重要。不夠誠實的資訊,魚目混珠的行為,一定要有能力看透。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教導大家增強辨識能力。今天,我們就先從醫師的學經歷講起吧!

1如何查核醫師身份

首先,醫師當然要是國家所認可的醫學院(系)畢業並考取醫師執照,這點無庸置疑。如果您有所懷疑,其實可以到衛福部醫事人員系統做查詢。如果查詢有問題,很有可能醫師非本名、職業科別有問題或是根本未領有執照,總之就是執業資格有問題。另外,我覺得在學經歷上貼上大學畢業證書並不是特別有意義,因為「能力取決於努力,而不是在哪受教育」,只要是衛福部核可執業的醫事人員,基本上就過關了。很多人會問:「沒有醫師執照還能夠看診?」其實我國的法令是容許醫學院相關科系畢業,未取得醫師執照者,可於有執照的醫師指導下進行醫療行為,類似實習醫師的方式,但是不得獨自從事醫療行為。如果此項資訊有揭露,您當然可以選擇是否要接受此位醫師的診療。

我個人於衛福部醫事人員查訊系統的資料

2・牙醫師經歷的三大路線

再來,一位醫師用有了資格,接下來大家就會看經歷了。以牙醫師來說,目前大學畢業以及考取執照後的三大主流路線:

  1. 繼續深造,念研究所(國內/國外)。在牙醫學的研究所中,進行基礎或是臨床研究。由於牙醫學是一門臨床實用醫學,因此在研究所除了上課進修、進行研究外,常常還辦伴隨有臨床的訓練。我當時2007年進入台大醫學院臨床牙醫研究所就讀時,由於我是口腔顎面外科組的學生,因此除了正規課程的時間以外,我們都必須在門診、開刀房與病房內,執行自己被分配到的任務。最後要畢業的一年,就會減少一些臨床工作,多一點時間在研究室內進行自己論文的研究,最後寫成論文,進行口試通過後,取得牙醫學碩士學位。研究所可以說是讓一位牙醫師,進入到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中,打開視野,進行臨床研究與技能訓練的絕佳機會。
  1. 進入醫院,成為住院醫師。住院醫師不是醫師生病了要住院,而是沿用美國的用語residency program,指的是一位醫師在醫院進行醫學訓練。目前在台灣,有許多可以訓練牙醫師的教學醫院,這些醫院,每年需要通過教學醫院評鑑,因此大部分的訓練都有一定的品質。像是一些大型的醫學中心,都會是畢業生擠破頭想要考進去的,因為訓練有一定品質,可以讓自己在住院醫師過程中學好、學滿,學習一些醫院才碰得到的困難案例。像是我所熟悉的新北市亞東紀念醫院,除了本身是醫學中心,也是評鑑合格的教學醫院,因此牙科部每年也都會招考4~6名的住院醫師,這幾年的報名人數也都是4、50名以上。大家不難想像,想要擠入醫院進行住院醫師訓練,其實是競爭激烈的。
  1. 進入診所,開始工作。這應該是牙醫系畢業後比例最高的一個選項,最大的原因不外乎是:門檻簡單(大部分沒有招考模式)、工作模式自由(不用值大夜班、假日班、急診班,也不用照顧病房患者)、薪水高(絕對是三者中最高)。但是比較讓人擔憂的就是「訓練品質」。在診所工作,比較沒有訓練的制度或規範,因此非常仰賴個人的學習能力與精進決心。在這裡並非覺得診所的訓練一定不如醫院,但是診所缺乏評核機制與制度,也是個不爭的事實,個人的努力變得極為重要。因此若畢業後即在診所起步的醫師,能力會非常多樣化,有一類型極為優秀,完全不輸給經過研究所或是醫院訓練過的醫師,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少部分則會有一點訓練不足的感覺。

    所以,醫師的學經歷中,一定需要寫上訓練背景,這個很重要,可以看出一位醫師,過往在他的專業上所做出的努力。所以大家會看到經歷上會有「前任/現任XX醫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之類的經歷。這某種曾度上就是在告訴患者,一位醫師過往是在哪裡接受訓練與升遷的。不過現在我發現很多醫師,明明畢業後直接進入了診所工作,也要寫一個前XX醫院醫師。這是甚麼狀況呢?其實就是把自己實習的醫院寫出來而已,並不代表有在醫院進行過任何住院醫師的訓練。這一點真的不好辨別,所以我教大家一下,如果寫「前任/現任XX醫院主治醫師/主任」,比較有可信度,如果只寫XX醫院醫師,很可能只是當過實習醫師。當然,現在是一個走過必留下痕跡的時代,若您對於一位醫師是否真的在醫院服務過,其實用google也可以探索出一些端倪。
到google上搜尋醫師是否現任/曾任某醫院的醫師

3・看牙醫師專精領域表現(專科醫師)

接著,經歷中也必須顯示出一位醫師對於其專精的領域有甚麼特殊表現,最容易取信於人的就是「專科醫師」的身分。顯而易見,今天心臟有問題要找心臟專科醫師,要開腦要找神經外科專科醫師,這個常識大家都有。牙科目前從最早只有三個部定專科(部:衛福部):口腔病理科、口腔顎面外科及齒顎矯正科,拓展到目前的十一大專科

一、口腔顎面外科

二、口腔病理科

三、齒顎矯正科

四、牙周病科

五、兒童牙科

六、牙髓病科

七、贋復補綴牙科

八、牙體復形科

九、家庭牙醫科

十、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科

十一、植牙科

目前植牙科的專科甄審原則與認定標準仍無共識,因此市面上所有號稱「植牙專科」者,截至目前為止,一概與衛福部無關,也就是非由國家所認可的專科醫師,其實就等於不是專科醫師。很多年前,其實我也曾參加一個植牙醫學會,只要年繳3000元就可以拿到一張專科醫師證書,期間甚麼學術活動與學分認可都不需要。因此第二年我就不想再繳錢了,想當然爾,專科醫師就被取消了。但是這樣的專科,對醫療還是對社會有幫助嗎?抑或是只是拿來哄騙人的一紙證書?大家心中自有公評吧!當然我也參加過學術風氣很興盛的植牙醫學會,但是現今並沒有一個公開公正的評估標準來評定一個醫學會的專業度,因此植牙專科醫師就是處一個學會認定而非官方認定的位階。

中華民國專科醫師證書都長這樣,不管哪一科都是

4・國外學經歷及認證的參考

另外,有些人可能對於「國外學經歷」很有興趣。假如到國外深究,有取得學位,就會有Master or Ph.D這類的文憑,如果沒有相關文憑,有極高的可能都是短期進修,或是像夏令營一般的體驗課程。學經歷就代表著一個人的操守、品德、能力與努力,還是要審慎,因此,沒有正式學位文憑的經歷,等同沒有客觀的評核標準,其實不太適合寫上去。如果只是掛個「進修」,大部分就是短期進修,並不是真的國外學經歷,基本上是沒有太大公信力的,可以看看就好。有的醫師到國外深造後,會考取當地的專科醫師(Diplomate)或是執業職照(Liscence),這就相當的不容易,我個人很佩服這樣優秀的醫師。但是這也有人拿來魚目混珠,專科醫師會是Diplomate而非Certificate。

另外,我有一點不太了解的,就是有些醫師會把自己參加的醫學會都寫上去,基本上這對於患者選擇一位醫師其實也沒有甚麼太大的意義,因為醫學會都是繳會員費就可以成為會員的,至於一位醫師在這個領域有多大的專業,根本看不出來。還有一些是「認證」的經歷,以我自己的經驗,通常這類認證就是有上過幾小時的課,就可以取得,通常都是醫療器材廠商給的認證,公信力如何,大家自己想想就知道。

其實醫療都是各個國家高度管控的行業,畢竟是與人命相關的。從就業人數、訓練過程、專科醫師、醫療品質等都有相關的管控與甄審標準。台灣也不例外,雖然醫事人員人數有點失控(牙醫師太多),而且醫師大多去從事較輕鬆的科別,導致與人命關天的科別鬧人力荒,這一些我們有空再來討論,衛福部還是有制定很多規範,可惜目前醫療廣告的規範太鬆散、罰則太低,也沒有人真的認真執法,導致醫療亂象橫行。我僅能就一己之力,將我所知道的事情,盡可能周知於一般大眾。凡是牽扯到自己的健康,都要停、看、聽,研究再三,勿盡信絢爛的廣告與華麗的話術詞藻,越讓你取信的廣告,有可能就是一場騙局。如果光一個醫師的學經歷,就隱含有眾多沒有誠信的內容,我想你應該至少要有能力,拯救自己的健康與權益,切勿受騙上當後才後悔,傷害了健康比損失了金錢更加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