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有哪些情形需要拔牙?

2・你的牙齒並不會一動也不動

3・拔牙關乎口腔顏面構造,不可不慎

有哪些情形需要拔牙?

從小到大,每個人多少有過拔牙的經驗吧!就算牙齒都很健康的人,一定也有小時候乳牙要換牙而被拔掉的經驗。當然我們今天所要談的不是乳牙換牙,而是牙齒出現問題要面臨拔牙的狀況。大致上來說,一般人會碰到牙齒需要拔除的不外乎是以下幾種問題:

1・嚴重的蛀牙

2・嚴重的牙周病

3・外傷造成牙齒斷裂

4・長歪的牙齒或長不出來的智齒

當然也有一些是因為發生了牙齒周遭的腫瘤而需要拔牙,但因為這個並不是常見的狀況,就先不討論這一部分。

患者碰到以上四種問題的時候,通常都是牙齒已經無法再經由任何治療或是假牙的贋復,恢復原本的穩定度、型態及咬合功能,甚至是反覆發炎、感染而造成生活上的不便與疼痛。醫師診斷一個牙齒需要被拔除,而患者也同意要拔除的當下,其實還有很多事情有可能是你不知道的。當然大部份的醫師都會詳盡地解說拔牙的風險及拔牙後所造成的結果,及後續對應的處理方式後,再進行牙齒拔除。但事實上,我碰到的許多患者都是在糊里糊塗的情況下就拔了牙,也不知道自己所面對的風險與之後該做什麼樣的處理。其實這樣子對自身的健康非常沒有保障,也很容易造成後續更難解決的口腔或是齒列問題。

你的牙齒並不會一動也不動

首先,人類的齒列其實並不是完全不會動的,它是維持一個動態的平衡!假如我們拔除了下排某些顆牙齒,則旁邊的牙齒就會開始往拔牙的空間傾倒;而上排對應的牙齒也會補償性地往下生長。因此如果拔牙後沒有妥善地改正缺牙的狀況,其齒列就會開始東倒西歪。或許這個效應在短期間內患者都沒有發現,所以常常是過了幾年之後,當患者開始想要處理缺牙問題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鄰近周遭的牙齒早已東倒西歪,不僅無法立即復原,甚至還要加入牙齒矯正或是牙周病的治療才有辦法處理,讓整個療程花費更多的時間與費用。

再來,人類的演進與生理的反應就是「用進廢退」四個字。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我們有在使用的器官,就會持續保有它的功能;而沒有在使用的組織器官就會慢慢的退化。所以大家應該都聽過臥床的患者四肢會逐漸萎縮,同樣地,假如在牙齒拔除之後,我們沒有對於拔牙區域的齒槽骨或是牙肉做一些保存的處理,我們的齒槽骨就會逐漸萎縮,因為身體會認為患者並不需要這顆牙齒。當齒槽骨及牙肉萎縮之後,就好像地基流失一般,將來要在這個地方蓋房子就很困難了,因此後續要在相同區域做植牙或是假牙難度都會提高。

拔牙關乎口腔顏面構造,不可不慎

最後,其實在人類的口腔顏面中,暗藏了許多有風險的構造,例如在上顎的牙齒拔牙後,常常會發生與鼻竇腔相通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口腔鼻竇廔管」。產生這樣的狀況就會造成鼻竇腔感染,因為口腔的細菌會經由廔管跑到鼻腔;另外在喝水的時候,也會有水倒灌到鼻子的感覺。發生這樣的狀況,都會需要再一次經由手術去修補,其實非常麻煩,病患也很痛苦。在下顎的話就是有一條下齒槽神經與血管,如果不慎接觸到這兩個組織的話,以神經來說就會有嘴唇麻木的問題,而血管當然就會造成手術中及術後出血較為嚴重的狀況。

所以看似一個簡單的拔牙處置,我們每天也都是戰戰兢兢地面對,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產生大家都不樂見的風險及後遺症。因此,要解決以上所述拔牙產生的問題,最好的方式是:

1・找學有專精且在拔牙方面較為純熟的醫師,至少操作技術精明,可以免除冗長過程的煎熬,而且過程越快,產生術後的腫脹與不適感越低。

2・拔牙前先詳細地與醫師討論與擬定拔牙後的治療計畫。如果拔牙位置鄰近重要的解剖構造,例如:鼻竇腔或是血管、神經,可以考慮使用膠原蛋白填充到拔牙窩洞當中,來增加傷口復原速度減少併發症的產生;如果後續有植牙的考量,更應該在拔牙的當下使用人工骨粉來保住齒槽骨的三維體積,不要萎縮。

3・拔牙後依照醫囑按時服藥、積極冰敷,詳閱所有拔牙後注意事項,有問題就要及時與院所反應及回診讓醫師做檢查。口腔與身體其他器官不一樣,是一個有細菌的環境,拔牙傷口要面對的挑戰很多,環境很險惡,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小心再小心。

最後提醒您,拔牙看似事小,其實與後續口腔健康的影響關係極大,建議大家若真的要面對拔牙問題的時候,應該先停、看、聽,達成良好的討論與治療計畫的溝通後再行處理。